Raji细胞:Burkitt淋巴瘤研究的重要模型
1. 细胞来源与背景
Raji细胞是一种源自人Burkitt淋巴瘤的B淋巴细胞系,由Pulvertaft于1963年从一名11岁尼日利亚男孩的颌骨肿瘤中分离建立。作为Epstein-Barr病毒(EBV)阳性细胞系,Raji细胞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成为血液肿瘤研究和免疫学实验的重要工具。
2. 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标志物:悬浮生长的圆形细胞,表达B细胞标志物(如CD19、CD20),但表面免疫球蛋白(sIg)表达缺失,提示其分化阻滞。
-
EBV关联:携带EBV基因组(潜伏Ⅲ型感染),可激活病毒复制周期,常用于EBV致病机制研究。
-
遗传特征:存在MYC基因易位(如t(8;14)),这是Burkitt淋巴瘤的分子标志,导致细胞周期失控。
3. 科研应用
-
肿瘤研究:用于探究B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药物筛选及放疗/化疗敏感性测试。
-
免疫学实验: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模型,研究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ADCC)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
-
病毒学:EBV潜伏感染和裂解复制的调控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开发。
4. 培养条件
在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中生长迅速,倍增时间约24小时,需定期传代维持密度在1×105至1×106 cells/mL之间。
5. 注意事项
6. 相关衍生细胞系
总结
Raji细胞凭借其明确的遗传背景、EBV相关性及易于培养的特点,持续为淋巴瘤治疗、免疫疗法和病毒-宿主互作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是生物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模型之一。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