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K-21 [C-13] 仓鼠肾成纤维细胞简介
BHK-21 [C-13] 仓鼠肾成纤维细胞是生命科学领域**代表性的细胞系。1961 年,科学家 Macpherson 和 Stoker 从 5 只 1 日龄叙利亚仓鼠的肾脏组织中分离细胞,经 84 天连续培养与单细胞克隆化筛选,获得第 13 号克隆,命名为 BHK-21 [C-13]。该细胞系以其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科研与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工具。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BHK-21 [C-13] 细胞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贴壁生长时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细胞相互交织形成漩涡状或辐射状集落。细胞生长活力强,在适宜条件下,倍增时间约为 12 - 24 小时,可稳定传代 30 - 50 次。其核型接近二倍体(2n≈44),但长期传代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经严格检测,该细胞系无支原体、细菌及真菌污染,具备良好的生物**性和实验稳定性。
在培养条件方面,BHK-21 [C-13] 细胞对营养需求适中,常用含 10% - 15% 胎牛血清(FBS)的 DMEM 或 MEM 培养基,同时添加 1% 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环境需维持在 37℃、5% CO₂的恒温培养箱中,pH 值保持在 7.2 - 7.4。当细胞融合度达到 80% - 90% 时,使用 0.25% 胰酶 - EDTA 消化液处理 2 - 3 分钟,即可使细胞脱离培养瓶壁,按 1:2 - 1:3 的比例传代。冻存时,采用 90% FBS 与 10% DMSO 配制冻存液,将细胞密度调整至 1×10⁶ - 5×10⁶ cells/mL,经程序降温后保存于液氮中。
BHK-21 [C-13] 细胞在科研与产业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病毒学领域,它是生产兽用疫苗的核心细胞基质,广泛用于口蹄疫、狂犬病等病毒疫苗的制备,因其能高效支持病毒增殖且适合大规模培养。在基因工程方面,该细胞转染效率高,常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细胞,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制备病毒载体。此外,BHK-21 [C-13] 细胞还可用于药物毒性测试、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以及作为模型探究细胞与病毒、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