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1 鸡胚成纤维细胞是源自鸡胚的永生化细胞系,在禽类生物学、病毒学、疫苗研发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细胞系于 1990 年由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 R. W. Morgan 等人从 10 日龄 SPF(无特定病原体)鸡胚中分离获得,并通过转染猿猴空泡病毒 40(SV40)的大 T 抗原基因,使其成为可无限增殖的永生化细胞。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DF-1 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外观细长且具有较多的突起,在培养过程中表现为贴壁生长。细胞生长较为迅速,在适宜条件下,24 - 48 小时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增殖现象。相较于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DF-1 细胞具有遗传背景稳定、可重复性强等优势,能够在多次传代后依然保持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在培养条件方面,DF-1 细胞常用添加 10% 胎牛血清的 DMEM 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环境需维持在 37℃、5% 二氧化碳的恒温培养箱中。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当细胞汇合度达到 80% 左右时,便需按照 1:3 - 1:5 的比例进行传代,传代周期通常为 2 - 3 天。在培养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保证营养供给和代谢废物排出,同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细菌、真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确保细胞的正常生长和活性。
在科研应用领域,DF-1 细胞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在禽类病毒学研究中,它是研究禽流感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禽类病毒的重要细胞模型,科研人员可利用该细胞探究病毒的感染机制、复制过程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为抗病毒药物研发和疫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疫苗研发方面,DF-1 细胞能够支持多种禽类疫苗毒株的增殖,可用于生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助力提升禽类疾病的防控水平;此外,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DF-1 细胞还可作为工具细胞,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禽类胚胎发育相关机制等基础生物学问题 。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