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rFVIII-11 细胞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 细胞)家族中的一员,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制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CHO 细胞*初于 1957 年由美国遗传学家西奥多・帕克(Theodore Puck)从一只雌性中国仓鼠的卵巢中分离得到。其作为哺乳动物蛋白表达系统,已**融入制药行业,为抗体、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病毒疫苗等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CHO-rFVIII-11 细胞的形态特性表现为淋巴母细胞样,与常见的上皮样形态的 CHO 细胞有所不同。在生长特性方面,该细胞呈现悬浮生长的特点,这一特性使其在大规模培养时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培养空间和营养物质,满足工业化生产对细胞数量的需求。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CHO-rFVIII-11 细胞的传代方法通常为 1:3 传代,每 3 - 4 天进行一次传代操作,以维持细胞的良好生长状态。冻存条件则为基础培养基添加 8% DMSO(二甲基亚砜)和 20% FBS(胎牛血清)。DMSO 能够降低细胞在低温下形成冰晶的风险,保护细胞免受冻害;FBS 则为细胞在复苏时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促进细胞恢复生长。
在应用层面,CHO-rFVIII-11 细胞在凝血因子相关研究及生物制品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名称中的 “rFVIII” 暗示了该细胞与重组凝血因子 Ⅷ 的生产密切相关。凝血因子 Ⅷ 是治疗血友病 A 的关键药物成分,CHO-rFVIII-11 细胞凭借自身易于培养、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等特性,成为生产重组凝血因子 Ⅷ 的理想细胞工具,为血友病 A 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基于该细胞在蛋白表达方面的优势,它也可能被应用于其他生物活性蛋白的生产,助力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
凭借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优势,CHO-rFVIII-11 细胞为生物医学的进步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在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拓展。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