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产品特点
﹡采用128×64 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信息丰富。
﹡全中文显示,菜单式操作,操作简单方便。
﹡带有RS232 接口,多种通讯方式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
﹡一台主机可配备7 种不同冲击装置使用,更换时不需重新校准,自动识别冲击装置类型。
﹡可存储48~350 组(冲击次数32~1)单次测量值、平均值、测量日期、冲击方向、次数、材料、硬度制等信息。
﹡可预先设置硬度值上、下限,超出范围自动报警,方便用户批量测试的需要。
﹡有背光显示,方便在暗环境使用。
﹡在所有显示界面均可按【帮助】键得到操作提示。
﹡液晶上有充电过程指示,操作者可随时了解充电程度。
﹡具有示值软件校准功能。
﹡增加了“锻钢(Steel)”材料,当用D/DC 型冲击装置测试“锻钢”试样时,可直接读取HB值,省去了人工查表的麻烦。
﹡打印机与主机可分离,可打印任意份数的测量结果。
﹡内置镍氢充电电池及充电控制电路。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配备微机软件,功能更加强大,满足质量保证活动和管理的更高要求。
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1.2.1 主要用途
﹡已安装的机械或长久性组装部件。
﹡模具型腔。
﹡重型工件。
﹡压力容器、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设备的失效分析。
﹡试验空间很狭小的工件。
﹡轴承及其它零件。
﹡要求对测试结果有正规的原始记录。
﹡金属材料仓库的材料区分。
﹡大型工件大范围内多处测量部位的快速检验。
1.2.2 适用范围
冲击装置名称 | 用途 |
冲击装置D | 用于大部分硬度测量 |
冲击装置DC | 用于非常局促地方(孔内、圆柱园内)的测量 |
冲击装置D十15 | 用于沟槽内或凹入的表面硬度测量 |
冲击装置E | 用于极高硬度,碳化物含量高的工具钢的硬度测量 |
冲击装置C | 用于表面硬化了的部件,表面覆盖层,薄壁的硬度测量 |
冲击装置G | 仅用于布氏硬度650HB范围内的密实部件的硬度测量 |
冲击装置DL | 用于深槽槽底或型面(如齿面)等零件的测量 |
主要技术参数
示值误差 | 相对误差±0.8%(LD=800时) |
示值重复性误差0.8%(LD=800时) |
硬度被测材料 | 钢和铸钢、合金工具钢、灰铸铁、球墨铸铁、铸铝合金、铜锌合金(黄铜)、铜锡合金(青铜)、纯铜等 |
强度被测材料 | 碳钢、铬钢、铬钒钢、铬镍钢、铬钼钢、铬锰硅钢、超高强度钢、不锈钢 |
工作温度 | 0--40℃ |
工作电压 | 4.7V--6.0V |
测试方向 | 任意 |
整机重量 | 0.675Kg(标准配置:硬度计主机十打印装置十冲击装置D) |
外形尺寸 | 270×86×47(mm) |
一次充电工作时间 | 约24小时 |
测试及换算范围
冲击装置D、DC |
HRC | HRB | HB | HV | HSD |
STEEL钢和铸钢 | 17.9-68.5 | 59.6-99.5 | 93-651 | 83-976 | 32.2-99.5 |
SWT.ST合金工具钢 | 20.4-67.1 | \ | \ | 80-898 | \ |
GC.IRON灰铸铁 | \ | \ | 93-334 | 80-898 | \ |
NC.IRON球墨铸铁 | \ | \ | 131-387 | \ | \ |
C.ALUM铸铝合金 | \ | \ | 30-159 | \ | \ |
BRASS(黄铜)铜锌合金 | \ | 13.5-95.3 | 40-173 | \ | \ |
BRONZE(青铜)铜锡合金 | \ | \ | 60-290 | \ | \ |
COPPER纯铜 | \ | \ | 45-315 | \ | \ |
1.3 品种规格
1.3.1 基本配置
主机1 台;
打印机1 台;
D 型冲击装置1 只;
小支承环1 只;
尼龙刷(I)1 只;
高值里氏硬度块1 块;
充电器1 只;
打印纸1 卷。
通信电缆1 条;
1.3.2 选择配置
除基本配置外,用户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置
尼龙刷(II)(当选购G 型冲击装置时);
TH140 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机上应用);
各种异型冲击装置和支承环/代号型号异型支承环备注
1 03-03.7 Z10-15 测外圆柱面R10~R15
2 03-03.8 Z14.5-30 测外圆柱面R14.5~R30
3 03-03.9 Z25-50 测外圆柱面R25~R50
4 03-03.10 HZ11-13 测内圆柱面R11~R13
5 03-03.11 HZ12.5-17 测内圆柱面R12.5~R17
6 03-03.12 HZ16.5-30 测内圆柱面R16.5~R30
7 03-03.13 K10-15 测外球面SR10~SR15
8 03-03.14 K14.5-30 测外球面SR14.5~SR30
9 03-03.15 HK11-13 测内球面SR11~SR13
10 03-03.16 HK12.5-17 测内球面SR12.5~SR17
11 03-03.17 HK16.5-30 测内球面SR16.5~SR30
12 03-03.18 UN 测外圆柱面,半径可调R10~∞
1.4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90%;周围环境无振动、无强烈磁场、无腐蚀性介质及严重粉尘。
2.2 工作原理
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
1mm 处的回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HL=1000×VB/ VA
式中: HL——里氏硬度值
VB——冲击体回弹速度
VA——冲击体冲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