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国乳业正在走出低谷

中国乳业正在走出低谷
“中国乳制品行业已走出低谷,消费者的信心逐渐建立,市场逐步得到恢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在6月9日召开的乳品质量**报告会上充满信心地做出如是表述。

   与之相呼应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9年1~3月份,国内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工业总产值354.2亿元,同比增长为5.53%,增长数量虽然不高,但足已显示,我国乳制品行业生产已经走出了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的负增长局面,开始实现正增长中国乳业正在逐渐走出低谷。

   半年多来,伴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逐项落实,受三聚氰胺事件重创的中国乳制品行业逐渐走出阴影,正在进入快速恢复阶段。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张莉介绍,当前乳制品行业整体情况明显好转,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市场信心逐渐加强。据统计,目前市场消费量已由2008年10月的50%恢复到70%,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地乳品企业开工率已由去年10月的不足50%恢复到目前的80%以上。随着整改到位,山东、河南等省份停产整顿的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

   不仅“量”呈现回温,“质”也明显提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牟静君表示,为促进乳业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奶牛饲养、生鲜乳收购、奶站管理、乳制品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管理,企业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从原料到产品严格检测。据统计,今年以来,食品**监管部门在国内各地对国产乳制品进行了大范围、高密度的抽检,均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

   与此同时,乳品企业也采取了多种举措来完善自身质量体系建设。乳制品工业协会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加强了奶源基地建设,引导奶农改变饲养模式,奶牛养殖走出庭院、进园(养殖园)、入区(饲养小区)、组建合作社。目前,企业的原料乳全部来源于自办牧场、合作牧场和经过资质认定的有经营许可证的收奶站;国内所有乳制品加工企业购置了快速检验设备,对进厂原料乳实行批批检验。检验项目除了常规的脂肪、蛋白、干物质、密度、酸度之外,还包括三聚氰胺、***等重要指标;此外,企业建立、完善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从原料储存到加工、检验、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建立台账,如实记录原料来源、数量、质量、批次、日期等相关信息。乳制品加工企业普遍严格执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建立并实施HACCP管理体系。

   在企业发生“质”变的同时,整个行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介绍,各地加快了行业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淘汰了一批奶源没有保障、产品档次偏低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加工企业。一批实力较强的知名企业通过市场整顿,竞争力得到加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数量由去年的743家增加到目前的787家。

   尽管乳制品行业正在步入恢复期,但行业监管、企业自律等仍然是长期必修的课题。张莉表示,目前仍有个别企业存在自查自纠不彻底、违法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用添加剂的现象。行业发展中落后的奶牛养殖方式与先进乳制品加工水平、奶牛饲养成本不断上升与奶价持续偏低等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国产乳制品销售不畅、奶粉库存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和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等问题仍威胁着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实现奶业健康有序发展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