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召开

“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召开

为落实中瑞计量领域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中瑞两国计量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15年7月15日,在西安召开了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

瑞士联邦国家计量院(METAS)副院长理查德·菲利普博士应国家质检总局邀请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质检总局计量司郑华欣处长主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提供技术支持, 部分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计量院的计量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菲利普博士介绍了国际上质量单位重新定义的进展情况。目前质量单位仍用保存在国际计量局的千克原器的质量来界定。千克原器也是*后一个仍在使用的实物基准。由于污染和清洁等问题,千克原器自1889年至1989年这100年来变化了5×10-8,或者说50μg。并且,鉴于一旦实物基准因火灾、跌落等发生损坏,其量值将不能再准确复现,会发生量值中断的严重情况。因此,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第7号决议要求各国计量院努力,通过实验把质量单位和基本或原子常数联系起来,以便将来对千克做新的定义。

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基础上的质量单位定义,将不随时间、空间和复现的方法而变化,是计量科学发展的方向。目前国际上就此开展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功率天平法和硅球法。前者经由实验确定的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单位,后者则是通过阿佛加德罗常数导出普朗克常数,进而定义质量单位。

国际计量局的质量及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建议:在对质量单位做出新定义前,应满足以下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包括功率天平法和硅球法在内至少有三种各自独立的实验方法,由其实验结果产生的普朗克常数具有一致性,其差异小于5×10-8;二是在这些实验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的不确定度小于2×10-8。

2014年11月,第25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通过了关于未来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决议,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修订路线图。大会认可了当前质量单位定义工作的显著进展,但由于实验数据尚不完全满足SI修订的需要,大会鼓励国家计量院、国际计量局和相关学术机构继续开展研究,以期在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关于SI修订的决议,实现对质量等计量单位的重新定义。

    另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正坤博士介绍了该院以能量天平法测量普朗克常数的研究进展;王健博士讲授了砝码和电子天平的校准。“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召开 “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召开“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召开“中瑞质量新定义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