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泰光电的绿色引擎----转载之《凤凰网财经频道》

分享到:
点击量: 206151 来源: 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亚泰光电的绿色引擎----转载之《凤凰网财经频道》

亚泰光电一直以绿色理念不断阐释着这个南国都市的创业激情和**热望,它非凡的成长经历也将成为深圳精神的*新篇章

         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深圳民营企业里平凡而又独特的一个。

从2004年迁入深圳到现在仅仅几年,亚泰公司就从一文不名的小企业成长为国内设备状态监测仪器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2010年,亚泰公司年销售额6300万、纳税500多万元。而在六年之前,亚泰光电的创始人郑翔还只能“勒紧裤带、砸锅卖铁”搞研发。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亚泰公司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圳民营企业的韧劲和能量,窥见深圳崛起的理由。

节能降耗的小小仪器隐藏巨大商机

“2006年**因设备润滑**和摩擦磨损所导致的能源、材料与设备损失达9500亿元。如果正确运用摩擦与润滑技术知识,可以节省的 人民币 估计可达3270亿元,占GDP的1.55%。”

这是亚泰公司的总经理郑翔在向《 法人 》记者介绍国内监测仪器行业时,给我国大型企业和**企业的机器磨损算的一笔账,数目十分惊人。

亚泰公司到底做的是什么产业,能产生如此大的社会效益?

“机器不能说的毛病,我们用仪器把它测出来。根据各种参数,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就能知道机器是否有故障, 什么故障,哪里需要维修。”郑翔爽朗地向记者描述仪器的工作原理。换言之,就是通过监测仪器检测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少维修费用, 提高使用率。

“这在我国属于比较新的一项技术”。谈及公司研发的监测仪器,郑翔如此表示。亚泰公司研发的是关于大型设备的监测诊断技术,属**装备制造业,能推动节能降耗和低碳经济。

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国工程院组织国内数十位院士专家,开展“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覆盖项目涉及航天、冶金、**、 汽车 、铁路、船舶等行业。亚泰公司的技术和仪器,就广泛应用于这些占据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

**发明是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型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在自主**方面,亚泰公司可谓成绩斐然。

2007年,亚泰公司获得多项**和著作权。

2008年,亚泰公司被评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亚泰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跃成为**状态监测销售前列。

目前,亚泰公司已然占据了**装备仪器检测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由亚泰光电公司独立研发的铁谱仪、润滑油污染测试仪已申请了国家**,另外快速油质分析仪、颗粒计数器、机械故障听诊器等一系列产品也相继面市。这些检测产品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大型企业和**企业,为各大行业的节能降耗、**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砸锅卖铁也要搞研发

2004年到2010年。六年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仪器监测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亚泰公司取得的斐然成绩背后,凝聚了不少的艰辛。如果要给亚泰公司如今取得的斐然成绩做个归结,那么当中肯定有一点是“专注”。

“从读研究生开始到现在都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做监测。”谈及所在的仪器监测行业,亚泰光电的总经理郑翔感慨良多。“有些人既做这又做那,一会去搞房地产,一会去办个餐馆。那些东西也好赚钱,但是我觉得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能够专注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非常不错了。”

2004年底,郑翔从武汉来到深圳。“勒紧裤带,砸锅卖铁,自筹资金搞研发”。在人员和资金都很紧张的条件下,亚泰公司开始接触当时国内还很罕见的仪器监测领域。

“国内**的检测仪器,很多都要依赖进口,对国防和**很不利”,这种状况让郑翔颇感痛心,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真正**国家前进的是科技,核心的技术和人才。”

短短几年时间,由郑翔带领的团队获得了新型**4项,发明**4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有两项科技成果已经通过深圳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006年是亚泰光电进入深圳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不论是对亚泰公司还是国内监测仪器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对于亚泰公司而言,多年研发投入终见回报,企业实现盈利。对国内检测仪器行业来说,中国终于基本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部分产品实现了出口。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扣除出口退税和各种优惠之后,企业纳税在2%就算合格。但是亚泰公司2010年6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就纳税500多万,纳税比例超过8%,亚泰公司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可见一斑,这也是郑翔颇为自豪的地方。

还让郑翔自豪的是,公司去年才50多个职员,却取得了人均产值100万,人均税赋9万的好成绩,产值比2009增长70%,,税收增长138%。在深圳土地资源紧缺,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亚泰光电依靠高科技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绿色产业亟待扶持

“民营企业都是靠自生自灭,有能耐就上,没能耐就挂了。”总结深圳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时,白手创业起家的郑翔深有体会,一语道出了民营企业生存的艰辛和险阻。

对比起许多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能获得政府的扶持是少之又少。但是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大,这些自力更生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市中小企业已超32万户,占深圳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GDP约占深圳全市的65%,缴纳的税收约占全市的40%,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税收入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近些年来,以民营企业居多的高新技术产业一路“高唱凯歌”。

根据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达10176亿元,比2009年增长19.61%。但在这些高新企业中,更多的是像亚泰公司这样小型的民营企业。

深圳主管高新技术企业的部门领导私下常跟郑翔说,根据亚泰光电公司的情况,步子完全可以更快一些,增长更多一些。对此,郑翔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深圳市建立***大的,实力*强大的集光电、光学为一体的研发、制造中心。

但是“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时,郑翔语气间隐隐透着一丝焦虑,表示“压力有点大。”“我们企业投入高,交税多。如果政府能给我们多一些支持,应该会走得更快。”

亚泰公司战略规划未来五年将按50%以上的复合增长速度成长。为此,亚泰公司将投资建立水平较高的研发中心和科研人员。但亚泰公司位于科技园北区的嘉达大楼八楼已难以满足研发和生产的需求。同时,亚泰公司拟请三个院士作顾问,建立博士工作站,申请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这些都需要得到政府等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构建战略性的高新产业链条是必须走的道路。而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圳研发型、**型民营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郑翔有个想法,他在争取将**装备制造业及其监测技术纳入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该行业的振兴和腾飞,为深圳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