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1号”向月球温柔一撞“砸”出三大成就

分享到:
点击量: 310736 来源: 扬子晚报网
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小型探测器格林尼治时间3日晨5时42分22秒按预定计划撞击月球,完成了它*后一项使命。欧洲航天局声明说,那一刻,“月球表面被一次微弱的闪光照亮”。“智能1号”2003年9月正式接近月球椭圆形极地轨道。2005年1月,“智能1号”进入工作轨道,即近月300公里、远月3000公里的运行轨道。从发射到撞击,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们探索太空、了解月球积累了宝贵财富。
  
  "砸"出三大成就
  
  成就一:近距离观测
  
  欧洲航天局说,“智能1号”撞击月球表面时,进入角度大约为1度,速度大约为每秒2公里。撞击时间和地点事先都经细致计划,为的是便于地面观测者通过望远镜观察撞击过程。全球职业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这次均获良机目击撞击过程,由地面观测者采集的数据和撞击图像将在未来几日提供给世人。负责“智能1号”探险任务的科学家伯纳德·富万说“智能1号”还观察了神秘的月球极点,并调查了未来值得探索的区域。
  
  成就二:离子发动机
  
  早在“智能1号”按计划顺利撞击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庆祝一项重要成就,即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试验成功。这并非人类**在太空探险中使用离子发动机,首先使用这一技术的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深空1号”彗星探测器。“智能1号”飞了这么久、这么远,只消耗了大约70公斤燃料,大约为使用化学燃料发动机的传统航天器所需燃料的十分之一。“智能1号”使用氙气燃料。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从尾部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从而为探测器提供动力。
  
  成就三:施惠后来人
  
  富万在接受采访时说,“智能1号”是即将升空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先驱。他指出,今年7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发表《北京**》,**中要求各国应从头至尾记录探月行动计划,并合作在太空和地面观测月球撞击,因此“我们将向其他人传递经验”。在技术层面,“智能1号”也是未来太空任务的先锋,运行总管奥克塔维奥·卡米诺-拉莫斯说,“智能1号”给科学家们留下宝贵经验,这次“探险”好比引导一艘小帆船去经受旋风和暗流的考验。同时,卡米诺说,这一推进技术还可用于建造飞往月球的大型货运航天器,以在月球建立****性基地。
  
  温柔一击未“打水漂”
  
  据欧洲航天局网站报道,“智能1号”以每小时7200公里(每秒钟2公里)的速度、按预定的计划命中了月球表面位于南纬34.4度、西经46.2度的“**湖”火山平原地区。探测器与月球表面“亲密接触”时大约呈5到10度角,据欧航局表示,目前没有观察到撞击过程出现“水漂”现象。根据此前的估计,探测器可能以近乎平行的1度角撞月,并出现类似“打水漂”的多次弹跳。
  
  在德国达姆施塔特任务控制中心的科学家戴特里夫·科斯切尼描述了当时那扣人心弦的几秒钟:“突然我们失去了探测器的信号,我们能知道的是撞击的确发生了。”欧航局航天器运行主管奥克塔维奥·卡米诺忍不住拍手称快:“到了,就是**湖。我们成功了。”
  
  撞击发生数分钟后,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撞击发生时的实况图。这张图片是由位于夏威夷的口径3.6米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拍下的,图中由撞击溅出的火花十分明亮。撞击点位于月球的背光面,接近月球光面和夜面的分界线,十分有利于观测,地面众多国际天文台和瑞典的奥丁太空天文台都加入了这次联合观测行动,将望远镜对准了撞击“溅”起的十几公里厚的月球“尘埃”,以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等。
  
  飞行任务主管格哈德·施韦恩表示:“这是一次伟大的任务,一次巨大的成功,现在它已经结束了使命。”预期月球表面被撞出的坑为5到10米,深约1米,仅相当于一个2公斤重的陨石撞出的“伤痕”,不会给月球造成任何大的影响。
  
  9月2日,欧洲航天局发布消息说,地面控制人员将“智能1号”探测器的轨道紧急提升了近600米。根据专家们的反复测算,如果不进行轨道调整,“智能1号”有可能撞上一个陨石坑1.5公里高的边缘部位。而如果因此将撞击提前5小时,科学家将很难甚至观测不到撞击所溅起的岩石尘埃等月球表面物质,而科学家此前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轨道调整从格林尼治时间9月1日23时(北京时间9月2日7时)开始,整个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欧洲航天局的官员说:“我们感到很有压力。”幸好,调整过程很顺利,遭此虚惊后,欧洲的**次“撞月”大戏还是成功上演了。


技术人员在调试“智能1号”  

  50升燃料支撑上亿公里
  
  “智能1号”是欧洲航天局的**枚月球探测器,也是其低成本项目之一。它重仅367公斤,长宽高约1米多,呈立方体,太阳能帆板展开为14米,提供的电力为1.9千瓦,其有效载荷量虽然仅为19公斤,但却包括用于完成10多项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探测器全部造价约为1.08亿美元,而整个项目的花费只有1.4亿美元。
  
  2003年9月27日,“智能1号”由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送入太空。经过14个月的飞行,它在2004年11月15日抵达月球上空的近月轨道。经过**的位置调整和运作后,“智能1号”进入到距离月球表面470公里到2900公里的*终轨道,并在这一轨道上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不断传回月球表面的高清图片以及采集有关月球的化学成分等重要信息。
  
  按照原来的计划,“智能1号”本应在去年8月就结束它的探月旅程,不过由于它“表现出色”,欧航局的专家一致决定,将它的服役时间延长一年。就在超期服役结束时,它又“发挥余热”,用所有剩余的燃料完成了*后的撞击任务。
  
  “智能1号”与传统的航天器化学燃料发动机不同,新型发动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产生高速的离子流作为推动力。它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因此“智能1号”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消耗了50升燃料,创造了太空探险的奇迹,也为未来的星际之旅展现了新的前景。
  
  **轮“探月热”方兴未艾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目前关于它的起源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已有的说法包括同源说、分裂说和俘获说。专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合理利用月球矿物,在月球建立科研和航天基地,实现这些理想均有赖于深入了解月表物质构成及其发展演化史。
  
  继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后,人类正在掀起探测月球的**次高潮,据专家介绍,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器,测绘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探测10余种有用元素在整个月球的分布;日本也计划在2007年发射绕月探测器;携有欧美仪器的印度月球探测器也有望在2008年升空;美国要在2009年设法两次撞击月球南极以找水,并计划在2018年前让宇航员重返月球。这次壮观的“撞月行动”可以说是人类**轮“广寒宫”探险热的前奏。


撞击时的情景

  “姐妹”、“夫妻”还是“父子”?
  
  本报讯 省天文学会专家介绍说,虽然人类现在对于月球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一个基本问题——它是怎么来的,却一直没有明确说法。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姐妹说”,意思是月球和地球几乎是同时出现,就像姐妹一样;还有一种说法是“夫妻说”,意思是月球原本并不绕着地球转,后来因为地球的某种引力“吸引”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父子说”,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出的物质围绕地球旋转聚集而成,现在对于这种说法认可较高。专家还表示说,撞击天体,取回天体内部的物质进行研究,这一办法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宇宙未知世界比较好的选择。与去年7月人类“炮轰”彗星相比,此次欧洲探测器撞击月球规模小了不少,不会有任何破坏影响。(朱姝)
  
  为何“舍近求远”
  
  新华社电月球与地球的直线距离约有38万公里,但是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却花费了14个月时间,行程上亿公里才抵达月球轨道。“智能1号”奔月之所以“舍近求远”,主要是为了验证其搭载的新型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性能。“智能1号”的奔月飞行之所以如此缓慢,是因为科学家首先让它进入地球同步轨道,随后点燃离子推进器,逐步扩大其环绕地球飞行的椭圆形轨道直至其被月球重力所“捕获”,以验证新型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性能,解决日后星际旅行的动力问题。在“智能1号”之前,同类发动机一直存在动力不够强劲的缺点,所以只被安装在一些卫星上作为辅助和备用,主要供卫星调整飞行姿态和轨道。
  
  中国的“月球车”
  
  新华社电**届东北亚博览会科技味十足,很多**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由吉林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的“月球车”,也开进了“东博会”,让观众大开眼界。此次来到“东博会”上的“月球车”实质上是一个车体形状的机器人,它的全称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记者在展区内看到,这款“月球车”被放置在模拟的月球地表场景内,车身呈黄色,下面有6个车轮,车身上方装有摄像头一样的“眼睛”。据了解,这双“眼睛”是全车的关键所在,叫做“双目视觉环境感知自主导航系统”。
  
  “智能1号”小档案


  

  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的英文名叫“SMART-1”,是“用于先进技术研究的小型任务1号”的缩写。探测器全部由低成本、小型化的**技术部件构成。重仅367公斤,体积约1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洗衣机大小。两个太阳能帆板伸展开后长约14米。
  
  它装备了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新探测设备,这些设备从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清晰程度****。
  
  它将探测月球表面化学元素,了解月球的构成;拍摄迄今*详细的月球地理图,以期破解45亿年前月球形成的奥秘;在月球表面寻找冰冻水的证据,为人类是否要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各种数据资料。
  
  “SMART-1”的推进系统能够依靠太阳能来驱动,其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2003年9月27日“SMART-1”由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搭载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升空。经过近14个月的飞行,探测器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月球“大门”。2006年9月3日,探测器按计划撞击月球,“砸”出的月球“尘埃”供天文学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