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流入中国:中国“亡羊补牢”会否晚矣

分享到:
点击量: 190056

  有道是,上帝是公平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真理放在任何事情上都付之四海皆准,当然包括中洋品牌奶粉之争。

  新闻报道说,世界***品原料供应者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下称“恒天然”)8月2日发布消息称,该集团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并已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

  这一消息不仅让唯洋品牌奶粉是詹的消费者大跌眼镜,更是让中洋品牌奶粉之争又起波澜。

  中洋奶粉品牌之争由来已久。而这场旷日持久战争以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为转折点。

  三鹿事件以前,2008年之前的10年中,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生鲜乳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那时候,在人们的印象中,天还是蓝的,草还是绿的,牛奶也还是可以放心喝的。但随着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爆出,一切都不一样了:资料显示,曾以18.26%的市场份额领跑国内奶粉市场的乳业巨头三鹿随之陨落,全行业亦陷入质量泥沼。受此牵连,包括伊利、圣元、雅士利在内的国产奶粉企业遭遇业绩危机。2008年,蒙牛亏损9.49亿元,光明亏损2.86亿元,伊利亏损更高达16.87亿元,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中亏损*严重的中国乳品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国外奶粉异军突起,迅速改变了国内奶粉品牌为主的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尼尔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前三名已经全部为国际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2%、11.6%和8%。

  几乎是一夜之间,国产奶粉陷落,洋奶粉品牌成功逆袭,如此冰火两重天,洋奶粉其实在打一场营销阴谋战的说法据此被爆出,现在恒天然被爆出问题奶粉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推理。其实,恒天然早在三聚氰胺问题爆发前,就一直投资三鹿企业。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出,新西兰的恒天然集团功不可没,可以说是它推动了整个事件的发展,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中,恒天然集团不仅成功打响了攻占中国市场的**声号角,也使其占据道德制高点:事件一年后的2009年,上任不久的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菲利普·特纳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恒天然从来没有后悔主动将三鹿事件曝光。”

  如果说,那次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壮士断腕”义举是源于“道德的良知”与“心怀天下的胸襟”,这一说法实在太牵强,因为,这次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中发现奶粉中含有肉毒杆菌,而直到现在才爆出,这中间足足耽搁了5个月;而且,恒天然集团拒不透露与之合作的8家公司和相关产品的名称,也不能透露这些产品销往哪些国家。这与恒天然集团在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中的“果敢”判若两人,当时,伴随着勇于举报三鹿集团,恒天然在中国*大的投资——8.64亿元血本无归。

  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截然不同的处理态度,或许唯利益才有说服力:三聚氰胺事件后,恒天然集团卷土重来,其后的“安怡和安满”陆续在中国上架,且借着事件东风,一举打败美国独霸中国洋奶粉市场的局势,通过兼并和收购,成为中国洋奶粉品牌的主要供应商。而现在,抢夺市场的目的已经达到,任务也已完成,只要保持稳定销售量就能每天盘满钵满,所以,“三聚氰胺”“壮志断腕”的老手段似乎就没必要了。

  不仅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借着“三聚氰胺”的东风在中国登堂入室,而且,众多品牌的洋奶粉也不甘落后,据3月25日的AC尼尔森*新的一份《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合计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近半市场,报告还显示,去年全渠道婴幼儿奶粉的市场销量约为19.7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2.6%,但销售额却同比增加12.9%,“价格提高是促使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洋品牌奶粉正是利用人们“只买贵的”的心理,大搞价格战,垄断了中国奶粉市场,而国产奶粉在洋奶粉的巨大压制下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国产奶粉岌岌可危,中国开展了奶粉反垄断调查。调查由发改委对合生元奶粉的反垄断调查开始,迅速波及到了整个洋奶粉市场。此后,雅培、美赞臣、雀巢、惠氏、多美滋这五大进口奶粉品牌都被卷入这次反垄断调查的名单之中。对进口奶粉祭起“反垄断”大旗,正是与洋奶粉们近来跟风涨价有关。但效果却不甚明显,虽然这些洋品牌奶粉纷纷宣布降价,但多半是“假摔”,更有甚者,如美赞臣等品牌的奶粉只有多买才可以降价,实为华丽丽的促销行为。洋奶粉在中国如此嚣张,与中国市场的生存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洋奶粉品牌占据中国奶粉大部分江山,许多洋奶粉厂家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能奈我何?

  其实,保护本国厂商与品牌的利益抵制国外品牌,国际上早有共识。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例证。当时欧洲的经济衰退导致茶叶销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东印度公司的利润,东印度公司就向英国政府建议向北美殖民地以低于走私茶叶还要低的水平出售,以打败走私茶叶,*终只留下合法的英国茶叶。而且,英国政府与东印度公司还规定:经销商只能由东印度公司批准认可。但北美殖民地的商人们出于职业本能,敏感地意识到:如果这种方式不加制止,当地商人的利益将受到严重侵害。等到当地商人被低价竞争挤垮后,一家独大的东印度公司再“自由”提价,当地的消费者也会受损。于是保护本地厂商利益的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史上重要历史事件。

  美国当年反抗来自英国的“外国公司”是多么坚决,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必须防止有可能侵犯自己利益的外国公司,即便它来自于同根同种的母国,也不能对其抱有天真的信任。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可靠的。反观现在的中国对待外国投资,倾其所有,实行*惠国待遇,使外国公司在中国稳稳扎下了根,他们得到的是中国整个市场,而中国得到的是什么?是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还是贿赂丑闻满天飞、民族企业遭挤压?

  当然,中国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一风险,在做“亡羊补牢”式的修补之策。但“亡羊补牢”是要完善中国对外国公司的法律,防止外国公司在中国肆意妄为,而不是效仿当年的乾隆皇帝把英国商人拒之门外,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本国企业有充分信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本国企业产品能让国人有充分信心基础之上。

  在恒天然集团事件这一当口,中国亡羊补牢之策能否成功,外国奶粉企业营销阴谋能否逆袭,都还是个未知数,但有一点是,中国政府已经出手,葛兰素史克行贿丑闻让外商感叹商业生存环境变了。但这只是开始,还远未结束。套用林肯总统的话说:上帝并没有保佑中国,也没有保佑世界,它已经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