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毒奶粉”再揭国内乳业原料之困

分享到:
点击量: 189562

  热议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8月2日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并公布了四家企业进口受毒菌污染乳品。中国有70%的进口奶粉都来源于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相关报道见A02版、A03版)

  江德斌

  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已有“前科”,今年1月就爆出生产的奶粉中检出含有微量双氰胺。而此次被曝出含毒的浓缩乳清蛋白属于食品原料,广泛添加于糖果、蛋糕、婴儿配方奶粉、运动饮料等。从质检总局公布的涉事企业名单看,其中尤以婴儿配方奶粉受害*深。

  按照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要求,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大于等于60%,而牛奶本身乳清蛋白含量过低,这意味着所有的婴儿配方奶粉里面,都要添加一定量的乳清蛋白。显然,在此次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中,婴儿配方奶粉被添加的可能性*大,也因此,此事立刻引发民众的恐慌心理,担心孩子遭受“毒奶粉”伤害。

  应该说,此次新西兰“毒奶粉”事件,揭示出的*大问题就是国内乳业的原料之困。乳清制品是生产婴儿配方乳粉的主要原料,数据显示,中国高达7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浓缩乳清蛋白亦严重依赖进口,在国内,只有极少数奶企具备了脱盐乳清粉加工能力。而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奶源信任度更高,导致进口乳品市占率一路上扬,价格连年上涨。此次新西兰“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后,将对依赖进口乳源的企业造成打击,也对国内乳企提出新的挑战。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乳业**危机事件,充分证明了进口乳源并非****,尤其是对其的监管尚达不到对国内乳业的监管,比如在国外的生产环节我们就鞭长莫及。所以说,从消费者的角度,应从对洋奶粉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理性看待乳业真相;从国内乳企的角度,则不能只重视市场营销,更要重视原料质量、重视奶源的自身建设,必须不断从理念上、技术上提升自己,把洋奶粉的跌倒当成自身更新发展的“**蛋白”,深刻认识到没有国内的**乳源,就无法在所有生产环节上掌握主动权,无法持续稳定地提供**可靠的乳制品。只有国内乳企打破一味依赖进口的局限,同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打造**的全产业链,让消费者重拾信心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