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6.6级地震 24小时监测防次生灾害

分享到:
点击量: 191246

  导读:昨日早上7点45分,一场里氏6.6级地震突然袭击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截止昨晚20时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12.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9人,失踪5人,受伤628人;紧急转移安置3.16万人……当地损失无法计量。 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接下来一周内预计余震仍将比较频繁,发生5级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定西市水务、国土等部门正对灾区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


  据甘肃省地震局发布的消息,截止7月22日20时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定西、陇南、天水、白银、临夏、甘南等6市(州)的22个县(区)、204个乡(镇)、12.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9人,失踪5人,受伤628人;紧急转移安置3.16万人;倒塌房屋1968户5785间,损坏房屋22496户73151间。

  截至目前,兰州**派出的现役**1322人、民兵预备役力量1428人、医疗防疫分队65人、2架直升机,已到达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武警**派出救援力量共1620人,公安、消防警力已经投入1387人,搜救群众453人,疏散人员31250人,排除险情326处。

  防次生灾害24小时监测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表示,此次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的临潭—宕昌断裂上,属于这条断裂的正常活动。地震震中烈度预计将达到八度,预计将对当地造成较大损失。

  针对网民关于此次地震是否属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余震”的疑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刘杰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所处的南北地震带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就已进入活跃期,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的发生都显示出其的活跃度一直不减。

  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截至22日14时,本次地震已经记录到余震405次,其中包括1次5级以上余震。“总的来说,这次地震的余震活动是正常的。接下来一周内预计余震仍将比较频繁,发生5级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要严加防范。”刘杰说。

  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定西市水务、国土等部门正对灾区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

  地震发生后,陕西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二级响应,**开展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派出王恩虎副局长带队、24人组成、携带3台套地震流动监测仪器的现场工作队赴甘肃地震现场。甘肃省地震局派出7人组成的强震、微震流动监测队已分两批奔赴灾害现场,开展地震应急监测工作。同时作为2013年西北片区地震应急联动牵头单位,陕西省地震局与兄弟单位联系,支援甘肃地震应急工作。

  灾区群众一定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一定不要在危房内居住,在开阔地带暂避时也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便于及时躲避次生灾害。”

  相关链接

  地震预警系统需突破前兆监测功能

  日前,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提出,若我国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具有地震前兆监测功能,则有望促进地震预报研究的进步。王暾表示“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而阻碍地震预报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地震前兆数据。”

  迄今我国建设了包括地形变、电磁和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平均间距近100公里。这样大的台站间距,一方面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周围的重力、地电和地磁的等物理性质的变化难以被监测到;另一方面,在台站间距如此大的背景下,在个别前兆仪器监测到异常变化后,难于确认异常变化是由于地下结构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人为干扰。

  王暾指出,鉴于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密集布设地震预警监测仪器(仪器间距小于20千米),若在这些仪器中都内置前兆传感器,则可在建成地震预警系统时,也建成密集的地震前兆监测网。而确定前兆的变化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联将有力促进地震预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