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琪:在食品问题上“打醉拳”就是草菅人命

分享到:
点击量: 213296

  作者:丁琪

  发生在食品领域的各种**问题,*为引发群众热议,也*让广大消费者揪心。当老百姓吃饭如食毒,人们在关注健康问题的同时更加关心如何保命。

  由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染色馒头、塑化剂等搭建起来的食品**问题,我们更应该将此看做是社会之疡传染了公众的健康。在人们对种种危及生命的食品问题避之而无不及的时候,“雅培质量门”事件,更加迷乱了消费者敏感的神经。

  3月22日,雅培被调研机构CER Research曝出,送检的港版雅培奶粉质量无论按国际标准还是中国标准,均未达到*低标准,称雅培为“*差奶粉”。时隔3日,与初时众人的焦点都集中在雅培身上不同,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发布机构香港CER Research公司身上。因为雅培方面对CER Research发布报告的目的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更甚者,就连报告中出现过的六位专家也一致“反击”。雅培方面不仅通过律师事务所向CER发出律师函,要求公开道歉,更要求CER承认该报告内容虚假。

  这一幕“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的闹剧背后,是对消费者敏感神经的迷乱。这种迷乱,一方面来自于有关食品**方面的报告到底应由谁说了算?所遵照的各项检测标准是什么?一方面,一旦围绕某一食品**问题引发了公众质疑,“正反双方”定要进行几个回合的交锋,公说公理婆说婆理,这一番“醉拳”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雅培事件的演变过程充满了戏剧性。造成如此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无非是其中一方说了假话,而假话的动机,是出于不正当竞争也好、“推手”助力也罢,挑战的是正常的商业规则和市场秩序,受伤的是老百姓。事件以诋毁、作梗、添乱为手段,这种诋毁、作梗和添乱,无论“作俑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受伤的,依然是老百姓。因为事件本身所触及的道德、公信和**层面的问题,让人忧伤;因为一个无德的社会和无良的环境所培养的民众关系是猜忌和设防的。各种部门与部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权威与权威之间的撕扯和对骂,都是对这种无德和无良的放大。不要奢望一个揶揄的社会能培养出明理的公众,一群揶揄的公众更不能构成一个明朗的社会。正反两相立,便为恶性循环的怪圈。

  CER曾指雅培为“*差”,雅培也指CER报告有“倾向性”; CER报告曾以专家的名义说事,专家又“倒戈”斥其恶意利用……其间孰是孰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自然是一头雾水。相信CER和雅培的这场“口水战”,终归会在强大的舆论监督和有力的社会监督力量下为无辜者验明正身。别再拿老百姓吃喝的问题开玩笑了,“民以食为天”,伤不起的百姓毕竟都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