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之殇: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分享到:
点击量: 216971

  近日,“圣元奶粉致死婴儿”事件成为社会焦点,而就在不久之前,蒙牛也因“黄曲霉素”事件遭遇信任危机至今未解,这使得本就危机重重的国产奶粉业再次陷入“黑色”时代。

  自2008年那场**震惊的奶粉事件之后,奶粉业尤其是国产奶粉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本以为倒下的三鹿会给乳品行业一个警醒,然而血的教训却并未给我们带来安心。我们一直在努力走向健康的生活,但这些年却因为层出不穷的奶粉事件依旧过的忐忐忑忑、如履薄冰。

  2011年奶粉问题百出:美赞臣奶粉**感染导致婴儿死亡;雅培奶粉吃出蚕茧状异物;雀巢奶粉疑致发烧肾结石腹泻;明治奶粉**检出放射性铯;金典名作奶粉检出致癌物;美素奶粉喝奶粉喝出活虫;蒙牛奶粉被查出致癌物黄曲霉素;飞鹤奶粉被曝奶牛感染布鲁氏杆菌;贝因美奶粉深陷红疹门;澳优奶粉被查出阪崎肠干菌;惠氏幼儿奶粉钻出活虫;圣元奶粉致婴儿一死一伤……还有数不清的假奶粉、劣质奶粉事件。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令人心惊胆颤,痛彻心扉!

  是什么让我们孩子的出生成为悲剧的开始?又是什么让这些悲剧一再上演?是监管失职还是制度缺陷?我们又该向谁问责?

  自三鹿奶粉事件开始,国产奶粉便丑闻频出。这让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信心频受打击,而*近的蒙牛“黄曲霉素”事件和“圣元奶粉致死婴儿”事件无疑又让本已岌岌可危的国产奶粉业雪上加霜。难道他们也要步三鹿的后尘?而这场信任危机必将牵连国产奶粉业进入“黑色”时代。国产奶粉集体沦陷带来的结果就是洋奶粉的乘虚而入。据统计,2011年洋奶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这些洋奶粉在蚕食市场获取暴利的同时,正在一步一步破坏中国乳品行业的产业链,致使婴幼儿奶粉价格将完全受控国际市场。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为此支付不合理的高价,从各洋奶粉品牌一次次肆无忌惮的涨价便可看出端倪。

  然而可悲的是,消费者在不得不支付高价的同时**并未得到保证,多起洋奶粉**事件同样触目惊心。尽管如此,洋奶粉还是得到了追捧,这让我们在对国产奶粉“哀其不幸”的同时,不得不进行反思:为什么洋奶粉频出问题仍受追捧?为什么洋奶粉可以很快化解信任危机?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根本还是在监管,政府在塑造奶业信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美国有成熟和召回制度,一旦乳品出问题,美国政府部门马上会要求乳品全部下架,一罐不留,留则罚款,下架数量都要核实,企业还要负担消费者的健康损失等费用。政府鼓励民众告企业,一定会判企业输,所以没有商家敢瞒,也没有企业敢造假。在国外召回事件经常发生,但并不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不安。这也不难理解,洋奶粉也屡屡出问题,却依然得到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追捧了。

  至此,我们或许得出一些启示。难道中国的监管部门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些吗?事实上隐藏在各方推托责任背后的是当前执法系统间的制度缺陷,各部门有职权不清之弊。这些体制性的弊端不解决,问责永远也问不出头绪来。三聚氰胺都过去三年多了,第五轮检查风暴还是查出了三聚氰胺,政府能保证第六批没有问题吗?奶粉问题的终结之道何在?我想除了政府的监管之外,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样不可或缺。

  不管是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这两者都缺一不可。

  尽管我们知道,乳品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奶源的**,而奶源是*不好把控的环节,且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敢承诺自己的奶粉*****,只是受污染程度和事故密度不同而已。但我们仍然寄希望政府和企业能为消费者构建一个相对**的“食品网”,哪怕是出于“良心”。我们不愿再看到那些无辜的生命因奶粉而饱受摧残,他们未来要承受的更多;我们也不愿看到血淋淋的悲剧一再上演,更不愿看到那些视生命为草芥的祸害逍遥法外!

  事实上,2011年不只是奶粉的冲击波绵延深远,各大食品类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还有什么可以来拯救我们的食品**道德?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无论现代化的流水线,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生产过程都可谓“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费者只能“眼不见为净”。因此,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往往是重灾区;反过来讲,提升食品**指数,道德重建是重要一步。

  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可以提倡企业流淌道德血液,却必须正视企业逐利的现实;我们可以提倡企业的道德自律,却并不能把“宝”全部压在良心上面。“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只有法律站稳了阵脚,道德才不至于在利益面前无限后退。

  (王茜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