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乳品新国标起草专家能否代表消费者

分享到:
点击量: 218294

  *近,媒体上关于乳品新国标的质疑很多。例如,“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关键性指标在*后一刻被推翻”、“专家要求公开乳品新国标起草过程”……11月30日,针对乳品新国标的相关质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12月1日《人民日报》)

  回应认为,整个起草过程都是由专家组完成的,这些专家包括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3人,中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16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学者5人,三元、伊利、光明、雅培、美赞臣、达能、湖南亚华等乳品企业代表9人,参与标准起草的专家有70多位。因此,绝不可能存在“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的情况。至于为何会邀请企业代表,张旭东表示,标准的制订,必须具备尽可能广泛的代表性,而生产企业作为乳品**的重要一环,理应被纳入其中。

  坦率来讲,这样的回应不仅解答不了公众的困惑,相反还会加剧公众的质疑。如果说之前“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还有夸大成分的话,那么让乳品企业代表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就已然让公众看到国内乳品企业在这方面具备的趋势和潜能。在专家组中占据相应的席位,已经说明乳品企业的观点能够影响到标准的*终制定,这种影响可大可小、可强可弱,关键在于乳品企业如何行动。

  相比于能够发声的乳品企业代表,需要与企业形成博弈的消费者却在标准的制定中完全失声。虽有其他专家把关起草标准,但缺乏消费者代表,公众不得不对标准的客观性和严厉性产生质疑。卫生部认为生产企业作为乳品**的重要一环,具备尽可能广泛的代表性,问题是乳品企业会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吗?要知道,消费者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健康权益让渡给任何一家企业代表,甚至专家也不见得能代表消费者。

  再者,如果说需要“广泛的代表性”,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外国乳制品企业是否也该被纳入其中?毕竟一个开放的市场不止会有本地产品,单邀请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是否有地方保护主义之嫌?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待,似乎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要义。如今,外国乳制品品牌在中国几乎遍地开花,企业本身由于是国家品牌,想必对世界各国的标准都有所研究,把他们纳入我们的乳品标准制定当中不是更好吗?

  此外,对于标准制订过程不透明的质疑,王君回应,在乳品标准的制订过程中,曾多次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举办专家、消费者代表、行业代表研讨等形式,对公众进行了解释和回应。但关键在于,不论召开多少次讨论会议,如果消费者没有亲眼见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那么再多解释也是枉然。消费者不能参与到标准制定当中,甚至于连一些基本信息都不了解,这就意味着这份标准不是充分博弈的结果,而有可能是除却消费者之外的其他利益团体相互妥协的结果。

  如此关乎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只是几个专家闭门研究,而不把信息公开,公众如何知晓自身权益被谁代表?消费者群体广阔,乳制品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他们对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更有发言权,标准制定中有乳业九大企业,却没有消费者,这可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