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禄:乳业新国标标准低且不完善

分享到:
点击量: 218729

  魏荣禄简介

  出生年月:1933年9月

  出生地:四川

  个人履历: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保送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本科学习

  1956年毕业分配新疆大学畜牧系任教

  1959年院系调整到现新疆农业大学畜牧系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职

  1987年调西南民族学院畜牧系任教兼教研室主任

  现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乳品工业专业协会会长,成都市“学生饮用奶”专家组组长

  魏荣禄自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养牛学及畜产品加工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先后被评为**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中国奶牛协会、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乌鲁木齐市奶牛协会、新疆家畜改良站、四川省畜产品加工协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曾任中国奶牛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主任,为我国家畜冷冻精液工作的开展及研制贮精罐的正式投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任四川省特约检察员,1989年晋升为教授,曾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殊荣。1996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60周年荣誉奖。

  魏荣禄:为标准的调低感到羞耻

  如何去修改新国标,魏荣禄建议将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数恢复到1986年标准。

  魏荣禄表示,对于新国标中争议*大的两个标准: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数,低于1986年标准的情况。魏荣禄认为,1986年制定的标准已经考虑到了国情,而新标准对于上述两个标准的调低令他感到羞耻。

  “在1986年标准出台前,我们曾从**东南西北中选出了5个城市的卫生单位及所在地企业,每年2、5、8、11月采样分析后,我们才提出了蛋白质2.95%,菌落总数50万个的标准”,魏荣禄如是说。

  魏荣禄说:“但新国标的制定并未进行这样的采样分析,因此如果新国标会进行修改,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公布相制定标准的依据”。

  “我们并非达不到要求,而是将蛋白质含量由2.95%调低到2.8%后,奶制品企业可收的牛奶就增加了”,魏荣禄表示,“其实蛋白质降低0.15%并不是很大的问题,问题*大的是菌落数,每克200万个菌落数等同于奶源来自于苍蝇乱飞的牛场里。”

  尽管有些企业表示他们在收奶后,会使用超高温**技术将**全部杀死,但问题是杀死前,200万**会在牛奶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产生新的致病**,如芽孢**、葡萄**等,而且活**死了,但是它们的分泌物和菌体依然在牛奶里面。

  魏荣禄:还有三方面需要修改

  魏荣禄透露,2009年参加过**次讨论会后,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曾给卫生部写信,建议更加科学的制定乳品新国标

  “主要的内容还是围绕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数来谈”,魏荣禄表示,“尽管这封信得到了卫生部相关领导的重视,但却无法改变标准被调低情况的发生。”

  此外,魏荣禄认为还有三个方面需要修改,**是设定原辅料的标准,即原料奶,添加剂和包材的使用标准;**是生产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准;第三是在国标出台时,对外公布起草单位、审核单位和批准单位,以及制定标准的依据等。

  对于为什么要加入“产品生产标准”,魏荣禄表示,现在很多厂家的“纯牛奶”,实际上大多为用奶粉冲调而来的还原奶。

  魏荣禄表示,“按照国家标准1:8.5计算,所还原的液态奶应为558.62万吨,几乎占到了本土奶源一半以上的规模,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所谓纯牛奶,应该多数为还原奶。但很多厂家却仅声明是纯牛奶,但还原奶和真正鲜牛奶的营养差别很大。”

  在选择国标的起草单位的时候,魏荣禄认为尽管可以由企业来起草,但需认真审核其资格。魏荣禄表示,至少在新国标中,蒙牛并不具备制定巴氏**奶国标的资格,“巴氏**奶主要是光明和三元在生产,蒙牛基本不生产,为什么这种牛奶的国标却要交给蒙牛做?”

  新国标之争折射公众信任危机

  卫生部有关部委曾做出过官方解释,解释称,新国标将蛋白质指标定为每100克含量大于等于2.8克。*主要的考虑在于:一是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二是我国绝大部分奶牛在5到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而这期间正天气炎热,奶牛饮水多,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低。

  而对菌落数指标定为200万每毫升,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当前,《生乳》国家标准设置菌落总数的指标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

  奶业巨头蒙牛和伊利企业等也喊冤称:企业的确参与起草了初稿,但*终稿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企业无法控制。但这些都未能平息社会质疑。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争议关注点集中于公开透明等问题,焦点已从标准本身是否合理发展到标准制定的程序性问题。从表面上看,乳品新国标的确存在未公布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等程序缺陷,必须改进。但从深层次看,新国标多番争论仍未平息,还与我国食品**事件频发,社会上存在的普遍不信任情绪有关。乳品新国标恰好点燃了这一“火药桶”。

  专家认为,“标准之争”的彻底平息,首先要过的是社会“信任关”,而这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公开透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等措施,化解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