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子电气产品的危害

分享到:
点击量: 220760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电气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电子电气产品在给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电子电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造成电磁环境复杂、电磁频谱资源占用及电磁干扰等问题日益严重,其辐射强度及频谱特性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也接踵而至。另一方面,电子电气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进入环境后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质,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日益严峻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无踪,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第四大污染,危害实在不可小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致热效应是指人体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下,吸收辐射热能在体内转化为热量。此外,电磁辐射在体内产生局部的涡流,也能转化为热量。致热效应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它对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生育系统等都有一定影响。非致热效应是指受到强度不大的高频辐射时,人体体温没有明显的升高,但可能使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减弱,引起神经系统机能紊乱。

  在日常生活中,电脑、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甚至电吹风等电器都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辐射能量的大小。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分泌、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诱发癌症、糖尿病及遗传性**等,对儿童还可能诱发白血病。

  二、电磁辐射的管理控制

  为保护人类生存的电磁环境,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电磁辐射强度容许标准。在国际上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发布的ICNIRP标准,另一个是美国的IEEE标准。我国也出台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另有《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电磁照射计算和测量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使用时电磁辐射符合性评估方法》等草案的修订工作也在进行。我们应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电子电气产品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分无机类和有机类,无机类主要包括重金属铅、汞、镉及六价铬等,在电子电气产品中广泛用于显示器、照明设备、阴**线管、印刷电路板、电容器及芯片等。有机类主要包括有机溴化物、有机氯化物和邻苯二甲酸酯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外壳与塑胶等。

  重金属铅、汞、镉及六价铬进入体内后代谢缓慢,具有积累性,能够使蛋白质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中毒会引起**头晕、神经错乱、癌症等**,对神经系统、脏器和骨骼的破坏尤为严重。今年4月,浙江省德清县儿童血铅超标,这是继陕西凤翔、湖南武冈、郴州等地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血铅中毒事件。而二十世纪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则是由汞和镉引起的重大工业灾难,是*为致命的公害病之一。我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约有10%存在镉超标,如此庞大的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之严重。

  有机溴化物如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一般用作阻燃剂,此种阻燃剂不易回收,且在燃烧与加热过程中易释放有害物质,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机氯化物中的多氯联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氯化联苯的混合物,广泛用于电气设备绝缘、热交换机等。多氯联苯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具有生物迁移性和累积性,对人类皮肤和肝脏有很大危害并影响大脑发育,会导致**力低下和癌症。1968年在日本发生米糠油事件,其主要污染物就是多氯联苯,受害者超过万人。邻苯二甲酸酯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类物质的统称,主要作为增塑剂用于聚氯乙烯材料。邻苯二甲酸酯在生物体内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干扰***,诱发神经系统的损害,增加致癌危险和生殖毒性。

  四、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控制

  为了实现电子电气产品的绿色环保,欧盟率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控指令。欧盟于20 03年1月27日通过《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即WEEE指令),要求20 05年8月13日起,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商必须在法律上承担起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同年2月13日,欧盟正式公布《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产品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即RoHS指令),要求在2006年7月1日后投放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中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台法规对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进行规范,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

  我国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于2006年2月28日联合签署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起实施,它也被称为中国的RoHS。

  《管理办法》设置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将那些技术上已经成熟、经济上尚可行的产品逐步进行管控。2009年11月,**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公示,包括移动用户终端、电话机(包括固定电话终端、无绳电话终端)和与计算机相连的打印设备等。这些产品已经基本做到了有害物质替代减量化,在中国市场销售需要进行CCC强制认证。国家认监委和工信部在2010年5月18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统一推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实施意见》,并据此共同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国家统一推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认证活动。2008年,国务院通过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它也被称为中国的WEEE。该条例规定,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我国已经开始探索电子垃圾的处理,2009年,北京成立**电子垃圾分拣中心;2 011年,武汉启用首条电子垃圾综合回收生产线。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在2009年发布《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在部分城市试点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该办法规定废旧家电由合格的家电回收企业和拆解处理企业统一处理,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强对拆解处理环节的监督管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自2009年在**逐步推广实施以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电子电气产品在带给我们方便和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和电磁辐射已对人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为减少和降低电子电气产品的危害,政府部门在加强立法、强化监管的前提下,激励生产厂商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从源头减少甚至淘汰有害物质的使用,把生产和处理技术结合起来,采取更有利于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设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次,努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让全社会共同了解电子电气产品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终实现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