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业:从“边缘产业”走向舞台中央

分享到:
点击量: 221748

  10月18日,家纺知名企业富安娜推出“千套计划”:在****的深圳,投入巨资资助员工买房,首批实现100多名员工的安居梦想。根据该计划,未来富安娜还将为员工提供千套以上的住房。

  在富安娜之前,同在深圳,腾讯推出“安居计划”。市值仅数十亿元的富安娜,对比市值3000亿元的腾讯,相形见绌。富安娜的“千套计划”,引起了人们对家纺行业的热议。

  作为传统产业的一个分支,随着以国企为主的纺织企业的没落,家纺业也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10多年以前,家纺业在国内还是作为被子、被套等简单的产品形态存在着。与其他行业相比,家纺的消费文化、家纺文化也起步较晚。

  2000年后,中国房地产业一路高歌,作为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中国家纺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产品品类也逐步扩展到巾(毛巾、浴巾等)、被(床单、被套等)、毯(地毯、壁毯等)、带(流苏、饰边等)、帘(窗帘、浴帘等)、沙发和各类靠垫等8大类,富安娜家纺等龙头企业,更是提出“大家纺”的概念。“大家纺”背景下,如何购买,怎样搭配,成为消费者家居生活日益关注的话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国内纺织行业三大终端产业的家纺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产业集群的利润率明显高于纺织的其他行业。同时,家纺行业的潜在消费量在纺织三大制成品的消费量比例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国内家纺消费占大纺织产业比重和人均消费量总体偏低。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家纺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按发达国家的消费习惯,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3类消费(按照纤维消费量计)应各占市场消费总量的1/3。

  而目前,我国衣着类占80%,家用纺织品消费仅约占12%,产业用纺织品占8%,且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还不到1%。伴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观念转变,预计未来几年,家纺行业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

  富安娜董事长林国芳表示,在未来10年中,家纺消费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将不会低于20%,而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加的需求就是300多亿元。而随着家纺消费的升级,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度提高,这对掌握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十分利好。

  作为纺织分支的家纺业属传统制造业,家纺业具备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有“保暖”的刚性消费需求,一方面又有要担当“美化”家居的功能。因此,产品的创意就成了其*重要的购买因素。

  有调查显示,花***案等外观因素是消费者购买家纺产品的主要考虑因素,家纺产品独具创意的外观设计不仅可以展现个性,更体现诸多时尚元素。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认为,在中国成长为世界消费大国的背景下,时装界“外观设计为王”的原则,在家纺产品上也同样大行其道。

  据介绍,在业内,富安娜**提出要做“艺术家纺”,把“原创设计、**发展”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投入*大精力去创造更多消费需求;开办了国内**床上用品专卖店,**“直营”与“加盟”协同发展的模式。目前,这一营销模式已成为行业标准。

  与不断推陈出新的工艺手段和花型相呼应,富安娜在产品研发上也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在国内*早将平网印染技术应用于床上用品的研发、生产与规模化经营;在国内**将高精细度、超大回位的独幅提花工艺与真丝面料结合……

  “家纺业中不少企业单纯追求规模,靠国内便宜的劳动力做‘代工厂’,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家纺企业要从‘边缘产业’走向舞台中央,需要在调整结构、科技投入、研发新品等方面多下工夫。”林国芳表示。

  为了让“艺术家纺”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富安娜还要求所有新入职员工(尤其是设计人员)必须到销售终端历练一段时间,在与消费者的交流中了解其真正需求。在短短10余年的时间里,富安娜已**发展了床上用品、家纺饰品、家居用品等在内的系列产品20多类。目前,富安娜在**设立专卖店柜1700多家,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已建立包括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在内的国际贸易销售平台。《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