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蜂蜜市场乱象百出,新国标给不给力?

分享到:
点击量: 221898
 
10月20日起,卫生部制定的首批食品**标准之一GB14963-2011《食品***家标准蜂蜜》正式实施。从过去的产品质量标准到如今的食品**标准,政府对蜂蜜产品的监管力度大大提升。不过,对于猖獗一时的蜂蜜造假是否会因新国标的实施而销声匿迹,业界人士普遍表示了担忧。
 
 
蜂蜜市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市场八成蜂蜜是假蜂蜜
一直以来,养蜂采蜜被视为“甜蜜的事业”。可就在蜂蜜悄然走俏的同时,这项“甜蜜的事业”不甜了。
有业内人士称,造假已成为现在蜂蜜行业的潜规则,“**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白糖加工而成。”按此计算,市场上近八成的蜂蜜是假蜂蜜。
如此一来,市民犯难了:外包装写着“纯正”、“天然”的字样,可实质上却是个“经现代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蜂蜜制品;花大价钱买来的蜂蜜,难道就是一瓶“糖水”吗?详情
 
蜂蜜新国标 商家竟不知
昨日,记者来到城区梅溪路一家蜂蜜专卖店,发现店内销售的很多经过加工的蜂蜜产品仍以“蜂蜜”自称。“您知道新出台的蜂蜜国家标准吗?”店员不解地摇摇头。
新国标对蜂蜜中果糖、葡萄糖以及蔗糖含量也有硬性要求,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多家专柜的蜂蜜产品外包装上仅标注产品“纯正”“天然”的字样,却没对蜂蜜的具体成分进行标注。详情
 
蜂蜜产品被曝八成白糖勾兑 售价高昂成本不足2元
日前,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总经理王冠群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博文称:"**蜂蜜产量只有18万吨,每年出口8.2万吨。海关从来没有进口蜂蜜记录。可**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白糖加工而成,你是否喝过假蜂蜜?"
以王冠群提供的数据计算,**市场上销售的蜂蜜中80%为白糖加入明矾等熬制而成。记者走访消费者时发现,购买食用蜂蜜的消费群体比较窄,以老年人、儿童和女性为主要群体。一位在超市选购蜂蜜的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蜂蜜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并不清楚蜂蜜造假的情况。详情
 
国内蜂蜜造假占每年消费量1/5 消费者鉴别困难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一直以来,养蜂采蜜被称为"甜蜜的事业",但如今这个行业却被爆出造假成风。日前,河南一食品公司经理在微博上爆料:**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用白糖加工成的假蜂蜜。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质疑和忧虑。详情
 
十月蜂蜜国标将再升级 市场鱼龙混杂
目前市场所售蜂蜜外包装大多标有“纯正”、“天然”等字样,然而仔细阅读标签,却发现有“经现代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小字说明;同样净含量的蜂蜜价格也相差甚远,差价竟可以达几十元。多数消费者表示,仅从外包装上,很难辨认出哪种蜂蜜质量高。
据蜂蜜销售者表示,要想在市场上买到****的纯蜂蜜几乎不太可能,能够达到70%的纯度就不错了。然而根据国家目前颁布的蜂蜜标准,蜂蜜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而不能成为“蜂蜜”。详情
 
 
 
新国标实施

蜂蜜新国标实施 品质不纯不能叫“蜂蜜”
新国标规定了蜂蜜的含义,即“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而经过化学工艺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质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不能称为“蜂蜜”。也就是说,配料中只有纯蜂蜜一种物质的产品才能够被称为蜂蜜,此外添加任何物质,包括水果及***等提取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和其他添加剂等加工成的产品都不能叫蜂蜜,在名称上只允许叫做蜜膏、蜜汁等,不得以“蜜”作为名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蜂蜜制品的价格较纯蜂蜜要低出不少,很多消费者对蜂蜜及蜂蜜制品的区别尚不明确。如某品牌500g蜂蜜膏售价22.9元,而同等重量的蜂蜜则售38元。在乐购超市,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选购蜂蜜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不清楚区别在哪,认为“摆在蜂蜜专柜的就是纯蜂蜜”。详情
 
蜂蜜新国标增加“限糖”规定
据悉,从今年10月20日起,再次“升级”的蜂蜜“新国标”已正式实施,除了增加污染物限量、农残限量等食品**保障方面的规定,*重要的就是针对市面上有一些蜂蜜蔗糖含量过高作出“限甜”的规定。
正式实施的《食品***家标准蜂蜜》被媒体称为蜂蜜的“新国标”,与2003年出台的《蜂蜜卫生标准》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比如,增加了蜂蜜的定义。新国标规定,蜂蜜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不能称为“蜂蜜”。新国标明确规定,100克蜂蜜中至少应含有60克果糖和葡萄糖。桉树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和野桂花蜜的蔗糖含量要小于或等于10克/100克,其他蜂蜜则要求小于或等于5克/100克。专家介绍,这一条可以被解读为“针对市面上有些蜂蜜蔗糖含量过高的问题”而设置的。新国标的确有了许多进步,但是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副所长王竹天看来,如果用新标准来打击假蜂蜜的嚣张气焰还是存在很多困难。详情
 
 
 
 
网友质疑:新国标检测不给力?

蜂蜜新国标检测不“给力”假蜂蜜照样能通过检测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使用糖精、香精等添加剂制作人造蜂蜜。更有专业造假者,使用大米糖浆、玉米糖浆、甜菜糖浆等材料造假。此次发布的新国标中,对于如何检测大米糖浆却只字未提。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对常规用于蜂蜜出口的真实性检测项目如TLC、碳同位素、外来酶和SM-R,在*新公布的蜂蜜国标中竟然无一列入,只检测一项碳四植物糖,假蜂蜜基本上可以通过检测。这一说法是否可信?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蜂产品研究室主任许喜兰说,按照新国标,确实不好检测出蜂蜜中是否掺有大米糖浆。因为这需要非常前沿的技术,目前我们国家只有两个地方有这种检验能力。
 “只有秦皇岛和南京这两个地方可以检验!”何昕说,这两个地方主要服务出口企业。“不过,用碳同位素法来检测,相对来说也比较准确。”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副所长王竹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想用新国标来打击假蜂蜜的嚣张气焰还存在很多困难。
因为作假、掺假、制假现在非常复杂,越来越多的手段你很难事先来规范它,检测到它。
他认为,卫生部应把这项工作做成一个黑名单加以防范。详情
 
蜂蜜新国标被疑难测“假”
糖类、代糖类物质以及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对故意在蜂蜜中添加葡萄糖浆、蔗糖等工业生产物质,却仍标以“蜂蜜”或者“蜜”的产品,将视为假冒产品,但对近年来以大米糖浆等造假甚嚣尘上的“大米糖浆蜂蜜”的相关检测项目却未提及。
有业内人士称,对常规用于蜂蜜的真实性检测项目,如TLC、碳同位素、外来酶和SM-R,在*新公布的蜂蜜国标中竟然无一列入,只检测一项碳四植物糖,造假蜂蜜基本上可以通过检测。这意味着,符合新国标的蜂蜜,却无法保障蜂蜜的纯正。同时,真正的纯蜂蜜却可能由于加工工艺上的偏差,造成个别指标不达标,面临下架乃至销毁的严厉处罚。
据悉,勾兑的假蜂蜜成本大大低于真蜂蜜,却以真蜂蜜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诚实守信的蜂农和企业也造成极大冲击,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详情
 
国内年产假蜂蜜8万吨 造假技术考验行业监管
按此计算,**市场上销售的蜂蜜中,高达八成都由白糖勾兑而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食品**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蜂蜜造假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兴军) 一直以来,养蜂采蜜被视为"甜蜜的事业",然而,有消息称,造假已成为蜂蜜行业潜规则。在食品**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此事再度引发人们对蜂蜜质量的质疑和忧虑。记者调查发现,在国人每年数十万吨的蜂蜜消费量中,假蜜占据一定比例,如不加强监管,将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详情
 
媒体调查:想买到真蜂蜜真难 监管比标准更重要
买蜂蜜时的鉴别真假,竟然要靠消费者"自力更生","监管"到哪里去了?暂且不论为何现有的"国标"总"管"不住蜂蜜市场,消费者只是期待蜂蜜"新国标"完善到让不法者无漏洞可钻,辟出一个清白的蜂蜜市场。消费者更期待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实效的监管行为,尽管这可能"任重道远",但相关监管部门至少不应再"有心无力"或"有力无心".详情
 
 
相关标准、检测方法

HPLC内标法与化学法测定蜂蜜中糖含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