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八成蜂蜜是假蜂蜜

分享到:
点击量: 220304

  一直以来,养蜂采蜜被视为“甜蜜的事业”。可就在蜂蜜悄然走俏的同时,这项“甜蜜的事业”不甜了。

  有业内人士称,造假已成为现在蜂蜜行业的潜规则,“**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白糖加工而成。”按此计算,市场上近八成的蜂蜜是假蜂蜜。

  如此一来,市民犯难了:外包装写着“纯正”、“天然”的字样,可实质上却是个“经现代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蜂蜜制品;花大价钱买来的蜂蜜,难道就是一瓶“糖水”吗?

  》》》造假手法多样,假蜂蜜横行市场

  记者走访了我市的不少商场超市发现,洋槐蜜、椴树蜜、菊花蜜等不同品种的蜂蜜琳琅满目,产地大都集中在辽宁、广西、湖南等地。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蜂蜜造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有三种:一是在蜂蜜生产的季节,用白糖或糖浆直接喂养蜜蜂;二是将糖浆掺在蜂蜜里或者直接勾兑包装出售;三是把低价的蜂蜜掺入高价的蜂蜜中,以次充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自己留意过超市的蜂蜜,发现真货****。他告诉记者,超市里的假蜂蜜基本上由“麦芽糖+少量蜂蜜+甜蜜素+香精”勾兑而成,外行人很难辨别真假。即便是有些蜂农零售的蜂蜜,也会被事先掺入白糖,这就不是纯天然的蜂蜜。

  仙居的蜂农沈日升告诉记者,作为蜂蜜中的上品,真正的槐花蜜是水白色的,非常漂亮,但这样的蜂蜜现在很难见到了。

  》》》“功能性蜂蜜”不是纯蜂蜜,只能被称为蜜制品

  此外,不少功能性蜂蜜也登上了超市的货架。如添加了红枣的“养颜蜜”,加了钙的“老人蜂蜜”等。

  然而,在业内人士眼中,这类添加了高营养物质的蜂蜜也不是真正的纯蜂蜜,其纯蜂蜜的含量甚至一成都不到,严格意义上说,只能被称为蜜制品。

  “真正的纯蜂蜜,是蜜蜂的天然产物,不会添加或减少任何成分,也不能提炼或者过滤。”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记者还在市场中发现了不少特殊的蜂蜜。如,党参蜜、灵芝蜜、芦荟蜜、玫瑰蜜、雪莲蜜。沈日升说,前四种蜂蜜听都没听过,应该是没有的。而雪莲蜜是非常稀有的。“雪莲花只在低温下盛开,而蜜蜂一般在0℃~5℃的时候就不可能采蜜了,所以,市场上卖的雪莲蜜也可能是假货。”

  台州市中心医院的营养师范国锋认为,所谓的“功能性蜂蜜”基本上是商业炒作的结果,不乏充斥着假蜂蜜。“普通市民其实没有吃蜂蜜的必要,如果真的要吃,必须要保证蜂蜜来源可靠。”范国锋说,“给孩子喂了假蜂蜜,无异于给他们喝了一瓶糖水,对牙齿和长身体不利,蜂蜜的主要作用是滋阴,青年男子也可以不用吃。”

  》》》蜂农很苦恼,市民吃惯假的,不接受真蜂蜜的口味

  假蜂蜜泛滥,真蜂蜜价格一再受到冲击,不但销售不畅,而且价格也难以体现蜂蜜本身价值。长此以往,在蜂蜜业内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让蜂农们格外“受伤”。

  沈日升的农场里养殖意蜂6000余群。他说,真蜂蜜的价格之所以持续低迷,主要原因还在于现在的市场被大量低价假蜂蜜挤占。“在一些超市和商场内,十多元一斤的假蜂蜜很多,有时候为了促销,商家还会打折,在这种情况下,质优价高的真蜂蜜想进入市场,首先在价格上就要败下阵来。”

  椒江的蜂农徐晓勤说,一斤蜂蜜的成本*便宜也要12元左右,加上生产包装费、检测费及商家利润,低于20元的所谓纯蜂蜜极有可能是问题蜂蜜。

  记者在多家超市内看到,即使为同一类型的蜂蜜,价格也相差甚远。某品牌500克“洋槐蜜”售价为17.5元,而另一品牌相同规格的“洋槐蜜”售价则是32元。

  除了价格上不去,部分消费者的观念也让蜂农很受挫。徐晓勤头疼的是,吃惯假蜂蜜的市民,再让他吃真蜂蜜的话,反而不能接受真蜂蜜的口味。“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市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们很苦恼。”

  》》》新蜂蜜国标已于10月20日实施

  探究层出不穷的蜂蜜造假手段,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由于检测标准滞后,蜂蜜行业屡屡陷入监管乏力的尴尬境地。

  记者了解到,早期对蜂蜜好坏的评判,主要依据色香味等模糊的感官标准。2000年前后,随着玉米糖浆造假泛滥,推动了2005年的蜂蜜国标出台,它对蜂蜜的真实性提出了要求,并且规定了技术鉴别方法,一定程度上对蜂蜜造假起到了抑制作用。

  而在昨日,蜂蜜的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质,故意添加工业生产物质,却仍标“蜂蜜”的,将被视为假冒产品。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等指标也被**列入蜂蜜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