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的使用重点注意事项

分享到:
点击量: 223486

  在网上所能看到的移液器使用方面的文章,基本都是按照操作的顺序粗略讲述一些操作规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不同的操作细节对移液精度的影响不同,如果全部照做,必然会影响操作的效率。所以,我这里把相关的一些使用规则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重点注意事项”是一定要遵守的,但如果对精度要求不高,就不必遵守“其它注意事项”而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来操作。这两类注意事项则分别按照操作的顺序排列。下面是重点注意事项:

  1. 装吸头

  在移液器的套柄*下端进入吸头后,如果在吸头盒内操作,在轻轻向下压的同时左右晃动移液器或稍稍转动移液器(仅单道移液器可旋转)1-2秒即可;如果是用散装吸头,在用手把吸头往移液器方向轻轻施压的同时稍稍转动吸头1-2秒即可。如果这种操作不能达到理想的密封性,就需要检查吸头和移液器了(以后会详述)。

  2. 量程选择

  一般说来,移液器的可用量程范围是移液器*大量程的10-100%。对特定的一支移液器,其移液的精度随移液量的降低而降低。以市场上用的较普遍的EPPENDORF的RESEARCH移液器为例,其量程范围为20-200ul的移液器,在移取2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0.6%,在移取100ul纯水时准确度为±1.0%,在移取20ul纯水时准确度为±2.5%(这些数据引用自EPPENDORF的产品宣传手册)。因此,笔者推荐*佳的量程范围是移液器*大量程的35-100%。

  3. 吸液的深度和角度

  (1) 吸头浸入的深度:有下面一个表格供参考(当然,不同容器需要的深度也略有不同,所以无需死记这个表格,只需把握两个原则:其一,吸液的深度需保证达到所需的移液量;其二,让吸头外壁尽量少的接触液体)。

  

 

  (2) 移液的角度:在移液的过程中须一直保持移液器在竖直状态,*大倾角不超过20?。

  4. 吸液的速度

  在吸液过程中,须慢慢降低拇指的下压力,使液体在吸头内均匀且缓慢的上升。

  5. 停留时间

  对于大量程移液(ml级)和粘度明显高于水样品的移液,在吸液时松开拇指后,须使吸头在液体内停留3-5秒后才能移出(因为液体进入吸头的运动相对比较费时,必须保证液体达致动态平衡)。

  6. 存放

  在移液器使用完毕后,须将移液器调至*大量程,然后挂起(可以挂在专用支架上,也可以挂在实验台柜的金属横杆上)。

  移液器的使用(三)其它注意事项

  如果您只是粗略的移液,本文的内容您完全可以跳过;如果您追求高精度的移液,我建议您还是花点时间看看下面的内容。

  1. 量程调节

  在调节量程的过程中,遵守“从大到小”的原则。具体来说,当把大量程调为小量程(如从200ul调到100ul)时,直接调节到位即可;当把小量程调为大量程时,需先超过所需量程1/3到1/2圈,然后再回调到所需的量程。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移液器本身的机械误差。

  2. 润洗

  所谓润洗,是在正式移液前,先用吸头吸取待转移的液体,然后再把它作为废液排掉。润洗吸头的目的是减少吸头内壁吸附力对精度的影响,润洗次数以2次为宜。

  3. 停留时间

  对于物理性质非常接近水的液体(我们在这里及以后的文章中都简称水溶液),在吸液过程中松开拇指后,须使吸头在水溶液中提留1秒放开移出。

  4. 排液

  排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吸头贴容器的内壁排液,这是*常用和*经典的排液方式;(2)直接在液体上方排液,这种方法简单而不容易受客观因素限制;(3)将吸头插入液面下排液,这主要用于小量程移液器或特殊液体的排液,只是注意一定要在吸头从液体中移出后放开松开拇指。这三种排液方式均可,只是在考察重复性时要始终用同一种排液方式。

  5. 手温

  虽然移液器的握持部分的外壳一般都是由低导热材料制成的,但连续握持时间长了,手的温度还是会被传导到移液器内,里面的部件有可能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从而影响移液精度。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其一,在操作过程中,只要不需要拇指用力,就尽量靠指钩把移液器挂在手上而松开手掌;其二,一般连续移液不要超过半小时,如果工作量繁重,可换手操作。这样,在尽量减少手温影响的同时也让您宝贵的手得到一定的休息。